English

金铭良:镍都拓荒牛

1998-01-13 来源:光明日报 马虎中 我有话说

金铭良: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1989年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接纳为小组成员,1991年被选入《亚洲地质工程名人录》,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金铭良研制的“上(下)向机械化胶结充填采矿法”和“金川镍矿二矿区不良岩层巷道稳定性研究”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。1966年3月27日、1992年8月12日,金铭良先后受到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接见。

在祖国的镍都甘肃省金昌市,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金铭良,像一头不知疲倦的拓荒牛,为祖国的镍钴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
1963年12月,在辽宁省夏县华铜铜矿工作了13年的金铭良被冶金部调到当时仍是“沙多人烟少,山秃无树草、一日三变天,风吹石头跑”的茫茫戈壁滩———镍都金川。对于立志献身矿山事业的金铭良来说,任何困难吓不倒他,他心中想的只是如何尽快多采出矿石、炼出镍来,摘掉中国“贫镍”的帽子,突破国际上的封锁,为党分忧,为国争光。因此,金铭良主动请缨,要求下井,到生产一线去锻炼,掌握地质规律,找出科学的采矿方法,他被任命为金川公司龙首矿副总工程师。金川镍矿的含矿岩体侵入变质岩中,矿区断层纵横交错,工程地质条件复杂,加上地应力较大,致使开掘困难。1973年,金铭良带领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,进行“下向倾斜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”的研究试验。根据龙首矿的矿体条件,金铭良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倾斜分层的测量放点和矿量验收,反复测试充填接顶的控制方法,研究改进采场通风问题。经过两年多的艰难探索,试验获得成功。该法安全性高,损失率小,贫化率低,克服了其他采矿方法工艺复杂、采场生产能力不足的缺点,解决了当时金川矿山开采中的一大关键问题,金川矿山二矿区的一、二期建设就是以这种采矿方法为基础进行设计的。这一实验方案被收集在多家技术手册上,引来许多兄弟单位前来学习考察。

1981年3月,金铭良被任命为金川公司副总工程师,并担任二矿区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。二矿区的储量占金川矿区储量的75%,且大多为富矿。因此,二矿区能不能顺利投产,直接关系到整个金川公司的生产和发展。金铭良根据国外先进矿山开采技术的资料,强烈地意识到,如果采矿不实现现代化,金川公司就不会有大的发展。必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,使金川矿山开采实现机械化、现代化。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金铭良在主持中瑞(典)科技合作项目中创造的“上(下)向机械化胶结充填采矿法”、“垂直深孔球状药包爆破后退式采矿法”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。1985年,他代表公司与瑞典、前西德谈判,引进了总价值达350万美元的采矿关键设备,逐步用于生产,1986年二矿区达到日出矿3000吨的生产能力。1987年,金铭良提出用粉煤灰作充填料,并组织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在东部搅拌站设计、施工,开创了金川公司应用工业废料作充填原料的先例,仅此一项,金川公司每年可节约水泥5000吨。1993年10月,金铭良历经10余年主持的“金川镍矿二矿区不良岩层巷道稳定性研究”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。由于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机械化采矿的应用,使金川矿山生产超过设计能力的30%,产量由1988年的157万吨提高到1996年的300万吨。其中二矿区于1987年突破100万吨的出矿量后,每年以10%的速度递增,1996年达到200万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